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秉承“质量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立足于高新技术,科学管理,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检测及试验设备,已建立起完善的产品结构体系,产品品种,结构体系完善,性能质量稳定。
本文目录一览:
小麦常见病虫害指南
小麦常见的病害包括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等,虫害则有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 小麦锈病:使用20%粉锈宁拌种,或亩用0.5公斤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兑水250-300公斤进行喷雾处理。 小麦赤霉病:种植抗病品种,适当早播,播种前用75%萎锈灵进行拌种。
以下是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的详细指南,根据生长周期划分:播种秋苗期: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如全蚀病、黑穗病等和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以及种子病虫害。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小麦白粉病主要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器官,尤其是叶片和叶鞘。初期叶面上会出现白色霉点,随后扩大成白色霉斑,表面形成一层白粉,病斑上散生小黑粒点。防治药剂选择包括杂环类、三唑类、嘧菌酯、醚菌酯等,最好在发病初期使用。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均为气传病害。
小麦常见病害包括: 小麦赤霉病:侵害幼苗至抽穗阶段,起初在颖壳上形成水浸状斑点,随后扩展至整个小穗,导致枯黄。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会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并形成蓝黑色小颗粒。 小麦白粉病:影响地上部小麦植株,尤其是叶片和叶鞘,颖壳亦可能被感染。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为主。发病初期,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浅褐色斑点,随后斑点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迅速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病斑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2:发生时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易流行。
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纹枯病、黑穗病以及蚜虫等。以下是这些病虫害的详细介绍和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这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也被称为“烂麦头”。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且空气中病菌数量较多,易导致病害发生。
怎样防治小麦地下害虫?
1、(1)农业防治 麦田发生金针虫时,适时浇水,可减轻危害。农田深耕,深秋季深耕细耙,产卵化蛹期中耕除草,将卵翻至土表暴晒致死。(2)灯光诱杀 蝼蛄、蛴螬和金针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强,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杀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
2、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有蟋蟀、蛴螬和金针虫,主要发生在秋季小麦苗期和返青至灌浆期。 该方法每亩有毒土壤混合5%辛硫磷颗粒2kg,或3%辛硫磷颗粒3~4kg,或2%异硫代磷酸粉末2kg,细土30~40kg。 拌匀后,开沟或沿垄摊铺,挖土覆盖,可有效防治蛴螬和金针虫。
3、农业防治 地下害虫一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尤以杂草丛生、耕作粗放的地区发生重而多。因此应采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如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深耕深翻土地,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水以及将各种有机肥充分腐熟发酵等,可压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4、土壤处理:在多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避免杀伤天敌,应提倡局部施药和施用颗粒剂。每亩用垄下保颗粒剂2-3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2-5公斤于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翻入土中。
5、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拌种,一般都是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使用,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主要有吡虫啉、毒死蜱、辛硫磷等,可单独使用,也可复配。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所示:每公斤小麦种使用8克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混合0.5克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预防地下害虫。
怎样用生物农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
秋季小麦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处理土壤,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登记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的生物农药为1%苦参碱粉剂,登记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330~415克,即每亩使用制剂2000~2500克,在播种前耕翻时均匀撒入土中。
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配合化学农药如戊唑醇、丙环唑等。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赤霉病、吸浆虫,还需注意白粉病、条锈病。可选择氰烯菌酯、戊唑醇、高氯等药剂。灌浆成熟期:麦穗蚜是此阶段的重点,还需关注锈病、白粉病、黏虫。
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27%酷拉斯30ml拌小麦种子20斤,金针虫严重地区每20斤麦种加锦衣30ml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可用50%乳油100克,对水5千克,拌麦种50千克,堆闷后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灌浇和灌心 用50%乳油1000倍液浇灌防治地老虎,15分钟后即有中毒草幼虫爬出地面。防治贮粮害虫 将辛硫磷配成25-5毫克/千克药液均匀拌粮后堆放,可防治米象、拟谷盗等贮粮害虫。
%辛硫磷乳油作为小麦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的登记药剂,其使用方法为每100公顷种子使用制剂180至240毫升,并加入适量水进行喷拌。这一剂量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调整,确保种子充分均匀地覆盖药剂。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种子的种类、播种量以及预期的害虫压力来决定具体使用量。
小麦蛴螬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治理方法
防治方法: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及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其次,药剂是防治蛴螬的有效手段。例如,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地配以10倍的水,与25-30公斤细土混合,制成毒土,沿田垄施放,随后浅耕,或者将相同剂量的毒土撒在种子沟或地表,随后翻耕,或者混入肥料中施用,或者与灌溉一起施入。
(1)农业防治 麦田发生金针虫时,适时浇水,可减轻危害。农田深耕,深秋季深耕细耙,产卵化蛹期中耕除草,将卵翻至土表暴晒致死。(2)灯光诱杀 蝼蛄、蛴螬和金针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强,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杀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
**蚜虫**:蚜虫以吸食小麦汁液为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影响。预防蚜虫的关键在于播种拌种,使用吡虫啉等拌种剂。如有蚜虫发生,可使用啶虫脒等药剂及时防治。 **灰飞虱**:灰飞虱同样通过刺吸小麦植株造成伤害,并可能传播小麦病害。防治灰飞虱可选吡虫啉或吡蚜酮,后者价格稍高。
小麦一年打药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1、小麦“一喷三防”首次最佳施药时期是在小麦开花期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具体时间为4月13日至20日(以河南小麦区为例)。 第二次最佳施药时期为首次施药后一周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即4月20日至27日(以河南小麦区为例)。 第三次最佳施药时间为首次施药后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的第二周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即4月27日至5月4日(以河南小麦区为例)。
2、返青期:在2月底至3月初,重点喷施麦株下方的发病部位,使用33%井冈·蜡芽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防治纹枯病。 拔节前:2月底至3月初,进行喷药化控,以控制高秆易倒伏品种的麦田。 拔节期至孕穗期:使用48%乐斯本乳油亩用40-5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
3、拔节前期(2月底至3月初):进行喷药化控,以控制植株生长。 拔节期至孕穗期:根据病虫害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的防治措施。 抽穗期:着重防治赤霉病等关键病害。 灌浆期:主要防治蚜虫和吸浆虫。
4、一般情况下,小麦一共打三次农药就可以了。第一次打药在返青拔节期,大约在三月的中下旬。第二次在四月份中旬,也就是孕穗期。第三次在穗期,大约是扬花以后的十五天左右。第一次打药是为了预防病虫害,能够让小麦多结籽。第二次打药是为了预防赤霉病。第三次是预防后期的小麦早衰和干热风的问题。
5、拔节前:2月底至3月初,做好喷药化控工作。拔节期至孕穗期:亩用40-50毫升48%乐斯本乳油兑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入冬前 主要工作为化学除草,出现蚜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出现麦蜘蛛可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00倍液。
6、小麦的最佳打药时间是在4月10日至5月初。 小麦的生长和病虫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选择合适的打药时间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小麦在4月至5月期间生长迅速,这也是进行叶面喷洒药剂的最佳时期。
关于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和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时间表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